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Baidu
map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区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01303316X/2016-00005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栖霞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17-01-06
生效日期:    2017-01-06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2017年栖霞区政府工作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报告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2017年栖霞区政府工作报告

栖霞区十八届人大

第一次会议文件之一

代区长

20171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强富美高目标定位,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和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揭开了栖霞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崭新一页。

综合实力跃居全市前列。经济增长稳中有进,2016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2.3亿元,增幅达24.4%,比五年前翻了一番;累计引进重大项目1205个,G108高世代液晶面板、LG化学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2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两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6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391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21.5%提高到38%;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达3.16万亩,创成省级八卦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龙潭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五年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32.9亿美元。五年来,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市对区综合目标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五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600亿元。三大三新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培育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9家,2016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1年增长了三倍,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园区平台成为创新创业主阵地,重点产业园区平台累计投入78.16亿元,建成科创载体面积4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24家,实现税收15.96亿元。新港高新园获批国家火炬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金港科创园、江苏生命科技园、紫东国际创意园均被授予国家、省市级基地或示范园称号。金融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撬动作用显著增强,设立栖霞区创投母基金,累计投资科技型企业11.7亿元,全区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29家。

综合改革形成鲜明特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6大领域43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全面深化开发区托管街道体制改革,适时推动大学城向科技城全面转型。院府合作医疗模式获得省委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人民日报专题刊发报道。仙林街道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网格化服务管理获评全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优秀成果奖。尧化街道开全国先河实施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科政务服务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成为省级地方标准,姚坊门基金会被评为全市社会建设创新十佳案例,区街政务一体化、物业管理星级评比获得优秀案例称号。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水务局、卫计局、保障房管理办公室,在新尧新城、尧化街道实行园区与所在街道一体化建设管理。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长江四桥建成通车,地铁4号线试运行,疏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建成33条城市道路。马群综合换乘中心开工建设,新增、优化公交线路30余条,投放公共自行车5000余辆。区人防地下指挥所投入使用,长江干堤(公共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建成。荣获国家和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称号。片区开发成果丰硕,仙林副城和迈燕新城、新尧新城、龙潭新城一副三新建设整体推进,完成10个片区控详规划编制工作,仙林片区城市品质快速提升;燕子矶新城全面启动建设,幕燕滨江风光带成为新的亮点;栖霞山核心景区及周边开发建设拉开序幕;迈燕、尧化、马群地区城市更新取得重大突破;龙潭片区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商贸配套日益完善,招商花园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南京万达茂、仙林金鹰奥莱城二期开工建设。动迁拆违治乱整破成效显著,累计动迁面积605万平方米,拆违面积211.5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9个,全区三分之二的老旧小区完成出新。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连续4年开展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关停各类企业500多家;完成二桥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区步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行列;治理地质灾害22处,修复矿山环境29处、188公顷;整治城乡河道132条,完成市下达84个排水达标区创建任务,实现成片造林1.2万亩;基本完成沿江35家黄砂码头整治工作;2016PM2.5浓度平均值同比下降19.6%,降幅居六城区第一,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位列六城区第一。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区城市治理考核连续三年名列全市首位,仙林街道连续62个月在全市城管考核中排名第一。

民生福祉得以全面提升。就业创业工程深入推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9.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6万人,大学生创业综合指标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2016年全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4万元、2.3万元,是2011年的1.63倍和1.53倍。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扶贫范围不断扩大,贫困线标准高于全市水平;在全市率先出台困难群众医疗综合救助、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惠及困难群众4000余人次;全市首家完成户籍居民民生保险、残疾居民社会保险全覆盖;城乡低保统筹同标,提高到每月750元。建成保障房200万平方米以上,安置群众8782户。深入实施教育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交付中小学、幼儿园31所,先后与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等名校合作办学,成立7个教育共同体,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并逐步全面覆盖,仙林鼓楼医院建成启用,栖霞区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共建康复医疗体系,总投资7.8亿元的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开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提档升级。养老事业扎实推进,法国欧葆庭高端养老项目落户运营,76家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全部实现医养融合,成为首批全国社区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示范城区。五年来,群众对民生幸福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攀升,20142015年全市测评分列第一和第二名。

社会文明迈上崭新台阶。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仙林街道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阅享栖霞形成全民阅读浓厚氛围,金秋栖霞艺术节成为南京市文化惠民品牌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打响三化融合、全科社工等社会建设品牌,获批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优化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尧化街道创成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平安栖霞建设扎实推进,春风化雨握手行动接访1020人次,累计化解信访积案129件,确保了五年来,特别是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期间全区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成功创建1个国际安全社区、4个全国安全社区,公共安全感稳居主城六区前列。荣获全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省价格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创成全省首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栖霞年鉴》屡获国家、省市评比特等奖。实现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连续两次获评省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宗教、台侨、外事、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治理更加规范有序。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拧紧思想总开关。坚持依法行政,对外公布3099项行政权力事项,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7万余条。顺利完成六五普法,成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区,全区法治满意度达96.5%。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五年共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1440件,持续保持办结率、满意率双百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效能建设,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控制扎实有效。建立四单一图一机制,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128项,审批平均办结时间压缩30%以上,商事登记服务窗口全面下放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平均办理时间缩短50%以上。五年来通过“12345”“96106”按时办结各类工单10万余件,办结率100%,综合满意率达90%以上。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作风建设有关规定,集中开展办公用房、公款接待、因公出国(境)等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从严执行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开展三重一大事项专项巡查,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在全区上下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过去的五年,是栖霞经济总量提升更快、产业结构加速转型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更大、功能品质持续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的五年。五年的成就振奋人心,这是省市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区政府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携手共进的结果,是驻区部队、企业、高校院所和离退休老同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栖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尤为宝贵,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传承和弘扬:一是必须坚持三区融合发展。五年来,栖霞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是因为我们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大学城的科教优势、行政区的职能优势,三区之间相互支持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一个领导核心、一个利益主体、一张规划蓝图,促进三区功能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发展,才能开创栖霞科学发展新局面。二是必须坚持主动担当作为。五年来,我们不等不靠,凡事谋划在前、行动在先,院府合作、棚户区改造、水环境治理等多项工作,在省市部署前率先启动并取得成效,得到上级机关充分肯定,相关经验在省市范围内推广。实践证明,只有超前谋划、先行先试、敢于担当,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引领栖霞发展实现新突破。三是必须坚持善于乘势借力。五年来,我们始终保持敏锐的触角,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省市迎青奥、宁镇扬同城化等重大契机,积极对上争取,乘势而上,拓展了创新空间、重塑了城市形象、实现了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善借外力、争取支持,才能赢得发展先机,推动栖霞不断向上攀升。四是必须坚持民生福祉优先。五年来,我们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先后投入114亿元用于就业培训、新办学校、医疗补助、养老服务、小区出新、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全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以大幅提升。实践证明,只有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栖霞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汇聚广泛力量,获得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五是必须坚持埋头苦干实干。五年来,面对产业转型、环境整治、动迁拆违、安全生产、防汛抗灾等困难和挑战,广大机关干部不退缩、不埋怨、不推诿、不张扬,脚踏实地、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实践证明,只有继续发扬不计得失、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保持不怕吃苦、勇于攻坚的良好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实现栖霞面貌的根本性改观。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龙头型、引领型大项目不多,规模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发展后劲亟待增强;政产学研合作还不够深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仍需大幅提高;城市建设项目多而分散,工程建设专业化水平不高,城市品质有待整体提升;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治理任务尤为繁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面临巨大压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存在困难,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部分机关干部在新常态下存在畏难情绪,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不强,有的仍然存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庸政懒政现象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栖霞创新驱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决胜阶段。纵观当前形势,我们既面对交织的各种矛盾挑战,也面临内涵相应变化、仍可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内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政策优势、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区域发展格局正发生新的变化。从南京来看,兄弟区的发展突飞猛进,或高地已经形成,或要素快速集聚,或追赶全面提速,栖霞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另一方面,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的机遇,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实施,南京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特大城市,宁镇扬同城化加快推进,仙林(汤山)副城联动发展,主城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同时栖霞多年持续发展的有效积累、改革活力释放的强力助推,我区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也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努力开创栖霞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十三五规划,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着力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是:综合经济更具竞争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在9%以上,到2021年力争突破1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1年力争突破170亿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小学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100%,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更加优质,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2%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文明程度更大提升,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保持在全市前列。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突出转型升级,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大力发展三大三新产业,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继续夯实光电显示产业国内领军地位,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到2021年,实现光电显示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继续做大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规模;推进互联网+”行动,聚焦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软件、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到2021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130亿元,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730亿元。现代服务业坚持产城融合、文旅融合,按照集聚化、特色化、国际化导向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信息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南京万达茂、仙林荔枝广场、深圳华侨城等一批龙头项目建设,力争到2021年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40%以上,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全区产业基金规模突破400亿元。现代农业紧紧围绕设施、生态、都市、休闲的发展方向,提高八卦洲、龙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西岗桦墅、龙潭水一方生态旅游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水平,到2021年末,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种植面积30%以上。

突出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坚持把人才扩容、载体提升、制度优化作为构建创业创新体系的核心抓手。实施创业栖霞人才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机构,到2021年,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400名,建成国家和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20家,培育创新型企业家25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50家以上。完善学城融合、创城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式,发挥好仙林科技城和新港高新园的要素集聚优势,加快与区内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重点推进南京大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先进激光研究院等载体建设,同时加快园区平台体制机制调整和功能升级,实现一园一策、特色发展。构建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培育千亿产业基金、百亿创投基金,形成激励创新、推动创业的浓厚氛围。到2021年,新申报自主品牌数达41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确保非公经济数量年均增长15%,力争五年总量翻番。

突出先行先试,增创改革开放新动力。抢抓国家和省市全面深化改革机遇,加快释放发展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政策举措,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坚持优进优出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力争今后五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37.5亿美元,培育各类交易市场挂牌上市企业30家。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栖霞改革品牌。深化综合执法、全科政务等改革试点,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网格化+”信息化+”等服务方式,实现社会服务、城市治理、治安管理等多网融合、一体化运行。统筹推进全区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园区资产管理市场化改革,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确权、赋能、搞活的思路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突出品质提升,促进城乡面貌新变化。围绕南京副城定位,积极融入宁镇扬同城化发展,以片区改造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2021年末,全区城市化率达86%以上。仙林片区进一步完善47平方公里建成区的城市功能,加快青龙、麒麟片区建设,打造创业天堂、文化绿洲、宜居家园。迈燕片区加快完成棚户区改造,发挥幕府山-燕子矶风光带山水交融优势,打造集商业贸易、文化休闲等业态于一体的滨江新城。栖霞片区推进金陵石化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发挥资源禀赋,打造全国重要的佛教文化展示区旅游度假休闲区。马群片区抢抓亚洲最大的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中心建设机遇,打造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南京东部宜居宜业新区。尧化片区基本完成烷基苯厂等4家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推进栖霞商务区一期、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城崛起。西岗片区以新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通过五年努力,完成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高品质的地铁小镇。龙潭片区拓展临港工业和商贸物流功能,打造以港口衍生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兴港城。八卦洲片区对接江北新区规划,打造长江中下游凸显现代都市农业特色的休闲丽岛

突出为民导向,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以民生需求为要,继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扎实办好各项惠民实事。深入实施富民增收工程,保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紧扣全省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规划新建41所幼儿园、中小学,不断加大合作办学、外引内培力度,推动栖霞教育发展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深化院府合作校府联动,推进五大医联体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按照医、养、教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强化养老服务供给,到2021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50张,实现老有颐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社会保险、福利、救助、优抚、慈善相互衔接的保障体系,确保综合保障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区前列。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房建设,优化保障房社区服务管理。突出精准扶贫,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万元的低收入人群、村集体稳定收入不足15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为重点,持续推动新一轮帮扶行动,促进全面达小康。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打造城区15分钟、农村10里公共文化服务圈。进一步强化社会治理,到2021年,公共安全感保持92%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不低于90%

突出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建设新突破。努力形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建设美丽栖霞奠定坚实基础。扩大污水收集处理范围,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确保2020年之前完成全区黑臭河道整治任务,同时努力完成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建立符合区情的用水总量红线制度,确保万元GDP用水量在45立方米以下。分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推进全域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力争建成区零直排,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水质达标率100%。推进重点行业氮氧化物减排,建立区域排污权交易机制,到2021年,实现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依托栖霞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模式,力争到2021年,全区原煤消耗比上一个五年减少20万吨以上。坚持依法、科学、节约集约用地,推动低效用地的再开发,高标准实施污染土壤修复。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提升产业节地、节能、集约发展水平。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当奋进,使命光荣须图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强富美高新栖霞的目标,谱写栖霞发展新篇章!

2017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201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党代会要求以及区委十届二次会议的部署,突出重大项目招引、城市品质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三大重点,努力让经济发展后劲更足,城市品质品位更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201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突破100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0.5%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突破1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科技创业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施棚户区改造及小区出新面积230万平方米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3%,规模工业煤耗控制在1085万吨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为确保今年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推进171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55个,总投资在200亿元以上。

做强新兴主导产业。启动总投资300亿元的新型显示面板项目,全力保障中电熊猫G108项目做大做强。加快总投资50亿元的蔚来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以及造隆汽车电子、LG电子汽车部件等一批配套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以总投资30亿元的德科码项目为龙头,推进陶氏化学、汉民科技、群丰科技等半导体研发、封装测试和设备生产项目,形成实力雄厚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福瑞新药研发生产中心、美药星医疗器械、正大天晴固剂车间建设。大力培育激光、互联网、机器人等新业态,运营谷歌、微软、地平线、石墨烯创新中心等优质项目和平台。加快智能工程建设、促进企业装备升级,保障旷视科技人工智能系列项目顺利推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2017年底,三大三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2100亿元。实施四上企业倍增计划、拟上市企业孵育计划,力争新增四上企业150家以上、上市企业5家以上。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实施创业栖霞人才计划,力争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100人以上。

做优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南大科学园建成南京大学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核心启动区。支持中自物联网研发中心、RFID检测中心、华测检测南京基地实施研发、技术转移和检验检测服务,进一步培育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附加值。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做好省沿海开发等重点基金的引进工作,打造基金产业集聚区。加快龙潭综保区建设,推动南京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着力发展物流贸易、跨境电商和海运装备等临港产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完善商贸服务业布点,加快推进南京万达茂、仙林金鹰奥莱城二期、羊山风情街、白金汉爵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栖霞商务区商业综合体、经五路商务商贸中心等项目落户,构建城东商贸服务中心。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在迈皋桥、马群等经适房集中区域开辟养老服务业、家庭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中小型养老及家庭服务企业品质化提升。

做精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省级八卦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市级龙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0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7%。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形成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位一体农业经营格局。叫响芳草渡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加快建设南京农业嘉年华核心区,建成玻璃温室主场馆1.95万平方米,打造八卦花海、迷你植物园等一批田园观光项目。改造提升桦墅村、水一方景区,打造农产品采摘、精品民宿等一批休闲农业项目。

二、加大城市建管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以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品质为工作导向,推进131个城建项目建设。

统筹城市发展布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整合规划、国土、环保系统的底图红线,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加快仙林(汤山)副城建设步伐,推进白象片区南、北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仙鹤、白象片区城市功能;全面启动青龙地铁小镇片区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麒麟片区开发建设。完成龙潭新城控详编制,扩展新城建设空间,推动港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更新力度,完成迈燕片区、马群片区等23个总面积198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滨江公园二期建设,开工临江路一期西延等5条道路,拉开燕子矶新城六横六纵道路格局。强力推动栖霞山景区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片区高端商务商贸、旅游休闲综合开发力度。全面实施栖霞山禅意小镇、紫东创意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为区域发展开辟新空间。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道路路网建设,推动312国道仙隐北路至绕越段快速化改造、疏港大道和栖霞大道改扩建、尧红路等一批重点工程,配合实施地1号线北延、6号线、7号线、浦仪公路西段、和燕路过江通道等省市重点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县道大中修5.85公里、乡村道大中修1.85万平方米、水泥化工程11.24公里。加大市政设施投入,提档升级一批公交站台,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80个。加快金马路地铁换乘中心人防工程建设,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实现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推进丁家庄4.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试点,实施仙林(汤山)副城、燕子矶新城和新尧新城一批先导示范项目。加快游园绿地和城市小品建设,重点完成和苑小区南侧山体整治工程等7项总计约42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全面落实管理标准化,推进城市智能管理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新突破,继续保持栖霞城管考核领先地位。铁腕整治城市病,扎实推动两整治、两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重点实施10大类、126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和6大类40项城市品质提升任务。完成3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出新,实现应出尽出。加快城乡公用设施广覆盖,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筹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改建龙潭垃圾中转站。持续提升城市防汛防旱能力,开展马群五棵松、马栖路等4个积淹水片区改造,完成九乡河治理应急工程建设,加固八卦洲主江堤,续建便民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实现龙潭地区14公里堤防建设达标。

三、狠抓生态环境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下大力气推动发展与环境协调一致,投资24亿元以上,启动696个生态治理保护项目,让栖霞百姓拥有更多碧水蓝天。

落实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求。围绕南京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严格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制定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直接挂钩的财政政策,完善排污许可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机制,用价格和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转型。从严执行生态环境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坚决打击环保违法行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建立产业用地和低效产业用地数据库,探索弹性供地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实施锦湖轮胎、华泰船厂等17家工业企业关停搬迁,推进关停搬迁企业污染场地、废弃露采宕口生态修复工程。

确保水环境整治阶段性成效。实体化运作区水务集团,全面启动区域41条劣V类水质河道治理和436个排水达标区创建任务。强化河长制管理,重点推进九乡河、北十里长沟西支等主要入江支流综合治理,利用九乡河原水向滨江河、百水河进行生态补水,启动八卦洲污水处理厂建设。基本完成滨江河一期等20条黑臭河道整治,实现10条劣V类河道水质提升,确保2017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区内黑臭河道,长江九乡河口、北十里长沟化工桥国考、省考断面达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控制。建设节水载体5个,确保年取水总量不高于8亿吨、万元GDP用水量不高于71.8立方米。扎实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和水质监测,综合整治入河排口,选址重建八卦洲自来水厂取水口,努力实现九乡河、七乡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全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0%以上。

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力推动扬尘治理,将178家在建工程列入管控对象,建立完善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对汽修、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专项整治。加大餐饮污染、秸秆禁烧管控力度,开展新一轮露天烧烤、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企业整治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鼓励淘汰国一汽油车,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达到市定标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市领先。

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惠及栖霞全体百姓

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投入,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让每一位栖霞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力促城乡居民增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全年开展技能培训1.1万人次,让群众带技上岗、稳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以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00人。持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自主创业1300人以上,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3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200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6500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创新农业业态、激活农村产权权能,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始终高于城镇居民。继续开展精准扶贫,扶贫开发对象累计脱贫率达50%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0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5000人,征收社会保险基金12亿元。养老年龄段被征地人员全部纳入医保,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率达100%。加大帮扶和救助力度,社会救助向非户籍居民延伸。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临时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市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争创省双拥模范区九连冠。大力开展残疾人之家建设,切实提高残疾人日间照料和辅助就业水平。积极做好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困工作,新开工保障房面积78.31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以上。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切实解决好看病、上学、养老三个焦点问题。推进健康栖霞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完成主体工程,龙潭社区卫生中心新院区完成内部装修。深化院府合作,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中医院合作推进燕子矶新城、白象地区医院项目建设。优化教育布局,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建成仙林湖小学、丁家庄二期幼儿园等11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开工建设新尧新城二小、晓院附小燕子矶分校等11所中小学。基本建成“20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欧葆庭二期、银城君颐东方、灵山医养一体等一批养老项目建设,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0%60%

完善社会治理模式。继续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创建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凸显栖霞社会治理品牌效应。推行掌上社区治理模式,全面推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全区社工职业化率稳定在70%以上。增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强化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深入实施社会组织+”,引进培育社会组织10个,购买公共服务资金1000万元以上,实施社会组织服务项目50个,为全区百姓提供品种更丰富、对接更精准的专业服务。深化星级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增强宗教团体组织向心力。进一步提高外事服务水平,发挥台侨纽带作用。继续推进平安栖霞建设,优化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启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第七轮春风化雨握手行动和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行动,妥善化解不稳定因素。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公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全区公共安全感达到93%

五、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传承栖霞历史文脉,进一步加快培育文化新业态,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以更加严格的措施保护好栖霞111项物质文化和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栖霞区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推进佛学院、江南水泥厂工业遗存保护开发等项目建设,扩大栖霞佛教素食文化、舍利文化、石刻文化影响力。加快建设南京金箔博物馆、南京金陵折扇研究所,推动金箔锻造、金陵折扇传统技艺产业化、规模化。提高城市风格设计水平,将历史、文化、地域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塑造城市符号,打造特色地标,传承栖霞记忆。

促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争创国家级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教育等全方位融合,引进2-3家文化产业专业基金,建立文化企业与金融企业对接平台,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移动游戏、数字教育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推进七个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扶持游族网络、米兰婚纱摄影基地等一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深圳华侨城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重点提升旅游项目品质,推进西岗桦墅村、八卦洲下坝村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申报。建成黄天荡江滩湿地公园一期,力争打造南京最大的野菜公园。全区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28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亿元。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精神品位,推出一批体现栖霞特点、文化特色和城市品位的主题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区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配套服务功能,建设25个达到省级标准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确保送图书、送演出、送电影、送展览等文化进社区活动常态开展,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活动阵地。推进书香栖霞建设,实现三星级农家书屋全覆盖。启动区档案馆建设,做好2017卷《栖霞年鉴》和《栖霞简志》编撰工作。举办区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六、加强施政能力建设,营造亲清政务环境

全面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打造亲民、亲商、清廉政务环境,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突出敢为施政,积极履职尽责。树立担当精神,狠抓作风建设。坚持马上就办,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惩治打着依法办事的旗号不作为慢作为的人和事,旗帜鲜明地为实干者鼓劲、为攻坚者撑腰、为创新者护航。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审批制度改革、分类监管改革、综合执法改革同步发力。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全域联网联办、上门代办等实现就地高效审批和为民便捷服务。推行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逐步推进银行网点代办营业执照。推进统计大数据系统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扎实办好“12345”“96106”政府服务热线,为群众解决更多实际困难。建设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发展壮大。营造学习氛围,紧跟时代步伐,把学习作为责任,提高对新情况、新事物的认知水准,增强谋全局、抓机遇、解难题的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严格执行区委决策部署、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以及报告备案制度、实施后评估制度、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倒查机制。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整治等重大事项中,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决策程序,切实把政府决策引入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成立区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对涉及公共利益事项、政府重大决策,一律进行合法性审查。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狠抓廉洁从政,打造清廉政府。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估,优化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配置。公开三公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完成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强化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对廉政风险的监督控制。加强行政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塑造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推动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体栖霞人民的共同期盼。风正扬帆潮正涌,借得东风好行船。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乘势而上、凝聚合力,苦干实干、善作善成,以优异的发展实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