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33899/2019-06071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发布机构: | 栖霞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19-01-03 |
生效日期: | 2019-01-03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19年栖霞区政府工作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报告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栖霞区十八届人大
第三次会议文件之一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代区长 王生
2019年1月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始终,把落实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穿始终,把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贯穿始终,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产业发展、综合改革、民生建设等领域13项重点工作获市政府通报嘉奖,市定5项对标找差指标增速均超太仓市。
积极应对宏观变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10%和9%,“十三五”中期评估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序时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83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13亿元,位居全市前列。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南京万达茂、招商1872花园城开业运营,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以上。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累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6家,高效设施农业达3.3万亩,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项目推进持续有力。以“滚钉板”精神克服困难与矛盾,保障137个市区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年度投资360亿元。乐金化学锂电池二期等42个项目竣工投产;FMC新能源汽车等45个项目加快建设;金马路商业综合体等50个项目如期开工。实施招商“百日攻坚战”,组织招商活动268场,中能建华东建投等89个、总投资618.5亿元的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1531亿元的66个重点项目顺利签约。产业特色加快提升。确立并加快发展“2+2+2”主导产业体系,新型显示、绿色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0亿元,同比增长29.5%。企业服务更加务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四上”企业、重点中小企业走访全覆盖,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实际困难。组织各类融资需求对接会、银企对接会近70场,帮助企业获得科技贷款15.2亿元。
加速集聚优质资源,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文件,大力实施“121”战略,激发创新活力。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布局。成功举办“2018交叉智能前沿峰会”、“中国人工智能峰会”等高端主题论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团队成功落户,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成为全国AI技术创新风向标,集聚旷视科技、京东城市等人工智能企业120余家,高标准建设中国(南京)智谷。“两落地一融合”深入推进。32家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其中17家获得市级备案认定,6家进入32强,数量分居全市第三、第二位,孵化引进科技项目150余个。运行“霞科行”技术转移市场,挂牌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工作站,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超17亿元。成立栖霞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新增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106项。全区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创新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6家,总数同比增长8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15%以上。新认定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全区发明专利申请4319件、PCT专利申请63件,同比分别增长22%、152%。推进“创业栖霞”人才计划,成立全市首家人才服务分中心,集聚高层次创业人才100人。栖霞高新区紫东创意园成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引入各类创投风投资本,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区域面貌不断改善。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系统组织总投资234亿元的114个重点城建项目,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区。重大基础设施有序建设。和燕路等3条过江通道、宁句城际等4条轨道交通、312国道等5条主干道路顺利施工。启动“断头路”建设、交通治堵三年行动计划,尧红路栖霞段等39条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农路大中修12.5公里,全区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片区开发改造稳步实施。仙林副城着力开展建成区道路、市政、绿化等环境提升工程,更高层面实现宜居宜业;栖霞山片区全面推进景区改造、老街及南门拆迁、配套建设等工作,区域形象明显提升;迈燕片区以老街整治、功能建设等为开发重点,城市配套日趋完善;龙潭产业新城核心区、西岗地铁小镇开发步伐加快,新尧新城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完善。完成棚户区改造115万平方米,“四个一批”拆迁扫尾进度过半。城市建设管理做精做细。编制完成《栖霞区2035年发展规划大纲》,仙林副城青龙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政府批复。积极开展省级优秀管理城市创建,实施14条主次干道、50条街巷、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增停车泊位近5000个,治理违建28.5万平方米,新改建10座公厕,环卫保洁机械化作业率达95%。仙林湖公园等一批游园绿地对外开放。寅春路海绵湿地等3个精细化建设管理项目在“美丽南京”评选中获奖,总量全市第一。八卦洲垃圾分类入选“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全区城市治理考核连续六年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狠抓突出问题整改,生态建设成效凸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打响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实施15项水环境提升工程,完成169个雨污分流片区、11.4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北十里长沟西支等4条水系全面达标,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强化大气污染多领域协同共治,完成27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1950余家餐饮企业油烟整治,80家规模以上工地安装“智慧工地”系统,PM2.5浓度低于全市均值,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市均水平。完成119家企业土壤环境初步调查,燕子矶新城积极创建土壤综合防治先行区。长江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实施。扎实开展长江岸线整治,区域内岸线污染情况全线可视化管控。整治非法码头12处、“三无”船舶203艘,完成场地复绿50万平方米。力保水源地安全,完成全部4个水源地“划、立、治”工作,10家港口企业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全面抓好生态修复,青龙山矿山绿化工程通过验收,完成八卦洲洲头公园退耕还湿工作,新增成片造林1553亩。绿色生产方式加速形成。全区非电煤同比减耗23万吨,煤炭消耗总量控制在950万吨以下。推进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成1万亩耕地质量提升片区建设,盘活低效用地832亩。以生态建设引领农村面貌提升、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幕燕、桦墅、“水一方”等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业增加值29.7亿元。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释放。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性、开放全面性,以实际成果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放管服”改革创出栖霞品牌。“不见面审批”入选2018年度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2.0版系统上线运行,590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在全省首推“掌上刻章”便民服务。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依托深化事中事后监管,建成融合共享大数据中心,对4.6万家商事登记主体开展“批管同步”检查。“全科政务”成为首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举措被省政府通报表扬,获评全省“开办企业”评价先进地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7万余户。“放管服”集成改革获得“中国管理科学奖—促进奖”。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开展“弹性离校”工作,全区小学生参与率达86%。持续深化“院府合作”,2017年度综合医改考核全市第一,经验做法获央视深度报道。推进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融合发展,获评“2017年度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先进单位。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17个厂管社区完成“三供一业”移交。落实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成立区税务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三级清产核资工作。完成桦墅村宅基地和房屋统一调查登记发证试点。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龙潭综合物流园成为国家级示范园区,龙潭综合保税区完成监管总货值83亿美元。积极参与首届中国进博会,国际跨境美妆产业园等3个项目成功签约。全区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0个,合同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同比增长25.4%;服贸进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成功举办“南京周”巴黎站栖霞主题日活动,南京市涉外服务协会落户仙林,外籍人士网格化管理模式成为全省首创,仙鹤社区国际化建设试点通过市级验收。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认真办好各项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富民工程有效推进。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全面脱贫摘帽。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全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50元、同比增长9%。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乡低保标准提升至860元/月,累计发放低保金4156万元;征收社会保险金34.3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并轨,惠及1.9万涉农人口;建立全区救助信息平台,发放救助金3804万元。新开工保障房80万平方米、竣工66万平方米。探索残疾人“创客空间”电商就业创业模式,深化“上善若水、大爱栖霞”慈善品牌。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实援建项目40个、对口支援资金5100万元。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教育质量全面提优,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5所,泰晤士国际学校正式招生,高考本科达线率提高4.6%,中考超市均分7.7分,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达92.4分。医疗资源多元供给,省中医院仙林分院开工建设,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与美国西奈山医院签约共建,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75.9%,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基层卫生十强区县”称号。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时间银行”荣获第三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居家养老综合排名连续两年全市第一。组建公益性物业企业,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星级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方阵。第十九届“金秋栖霞”艺术节、第二届“读创栖霞”读书节、第二届仙林半程马拉松赛等文体活动精彩纷呈,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区档案新馆正式开工建设,《栖霞年鉴(2017卷)》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选二等奖。同时,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业绩,物价、人防、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注重治理能力提升,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持续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基层治理创新创优。“社会治理创新栖霞模式”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样本”,创成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掌上云社区”治理模式入选首届“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人民调解智慧平台,实现95%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顺利通过中央宗教工作专项督查。配合驻区部队完成停止有偿服务,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九连冠”。深入开展第八轮“春风化雨”握手行动,化解办结57件信访疑难案件,仙林街道信访工作网格化模式被作为城市版“枫桥经验”在全国推广。登记志愿者人数达16万余人。风险防控日益强化。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跟踪监管力度,有效防范、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扫黑除恶行动有力,“零传销”成果得到巩固,创新打造物联网智慧消防综合管理平台,探索“雪亮工程”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的智慧社区管理模式,“桩钉工程实有人口动态分析系统”获全国基层公安技术革新一等奖。加大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工业生产等领域监督检查力度,妥善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积极适应新时代履职要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增强从严治政、依法行政、高效理政和廉洁从政能力。政治意识切实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消除“杨、季”恶劣影响。高标准、严要求推动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对12项共性问题、35项个性问题制订方案、划定责任、明确时限、切实整改。法治政府加快建设。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七五”普法中期考核验收,行政复议听证率达100%。严格执行区政府工作规则,完善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816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结率、满意率连续15年保持100%。行政效能稳步提高。启用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推动便民服务集约化、扁平化和智能化,办理各类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17万余件,区、街服务中心近80%的办件在全科窗口完成。全面推进代办陪办服务,为14个市区重点项目办理前期手续,最快15分钟领取营业执照。提高政民沟通实效,“12345”、“96106”、领导信箱等平台办理各类民生诉求4万余件,综合满意率超90%。对年度重点工作和区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进行跟踪督查,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廉洁自律不断加强。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完成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和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工作,实现“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稳步下降。严防重点领域腐败滋生,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程序。加大监察、审计力度,立案查处行政机关违纪违法案件45件,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民生专项资金审计项目135个。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源自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区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携手共进,驻区部队、企业、高校院所和离退休老同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栖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多,缺乏龙头型、旗舰型企业;科技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还不高;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均等化不够,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生态治理任务艰巨,环境脆弱度依然较高;干部担当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克难攻坚水平还需不断提升。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展望新的一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进一步暴露,改革发展任务艰难繁重。开展好明年工作,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坚持工作定力。在发展的转折阶段、困难时期,信心是黄金,定力是磐石,而信心与定力是基于对总体形势和自身优势的分析和把握。应该看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让我们拥有应对各种挑战的主心骨;我国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让我们拥有总体趋好的外部环境;栖霞长期形成的良好工作基础,让我们拥有解决各种发展难题的底蕴和功力。我们将毫不动摇、心无旁骛抓项目强实体、抓创新促转型、抓环保优生态,不为短期变化所干扰,不为困难增多所畏惧,一茬接着一茬干,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稳中求进。我们将深入落实中央“六稳”的要求,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切实补齐经济社会的发展短板,在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中实现“稳”。我们将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壮大主导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求“进”。
坚持抢抓机遇。我们将发挥区域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强化区域协同合作,在南京提高首位度中找准定位,不断增强栖霞区域竞争力。我们将发挥基础优势,抢抓城际铁路、地铁、过江通道、快速交通枢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优化城乡布局,精雕城市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承载能力。我们将发挥体制优势,推动行政区、开发区、大学城融合发展,实现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更好整合集聚,使栖霞成为更具创新活力的地方。
坚持奋发有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答好时代的考卷,需要我们不断提振精神,勇于担当。我们将切实提高执行力,对标找差、埋头苦干,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我们将更大决心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把成功经验集成运用,产生耦合裂变效应,形成新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将增强系统思维,打好攻坚战、实现新作为,为全市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做贡献。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市和区委的总体部署,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抓好产业、创新、生态、城建、民生五大重点工作,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稳扎稳打、精益求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同步,社会建设活力与稳定并举,确保栖霞年度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超1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市定标准;实施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整治170.8万平方米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5%;建成区劣V类水体整治达标率100%。
围绕上述目标,2019年区政府将突出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综合施策,保持经济运行稳健力
做好充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确保主要指标达到预期。
加强经济统筹调度。科学分析金融去杠杆、房产调控、减税降费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加强目标分解与落实。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工作,摸清全区经济家底,高频监测重点行业企业运行动态。密切三区联动,实现板块间经济政策、举措步骤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2019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20家、“四上企业”8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
抓好重大项目投入。强力推动44个总投资1326.8亿元的市级重大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区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发挥高位协调作用,加强组织调度、问题协调、要素保供,实现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城市管理协调发展。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推进62个拆迁扫尾项目,适时启动栖霞老街三期等14个总面积120万平方米的项目征收工作,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确保总投资110亿元的FMC新能源汽车、总投资97.5亿元的LG异形电池项目竣工投产,东方颐年健康产业园、中国电科28所仙林新所区等15个项目建成投用;推动总投资240亿元万象汇城市广场、总投资60亿元江苏广电荔枝文化创意园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实现华信藤仓普通光缆光纤、龙波物流研发中心等24个项目全面开工,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本方针。出台区级配套措施,确保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落到实处。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对接,推动企业减负增效。搭建企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结合实际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打开市场空间。扶持、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用好市民营企业纾困发展、转贷互助两类基金,力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技术设备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家5人,引导企业实现二次创业。
二、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实体经济硬实力
始终把产业工作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紧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编制全区“2+2+2”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构筑产业强区。
全力打造产业地标。以“江苏第一、全国前三、世界知名”为目标,集聚各类要素投向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两大产业。依托中国(南京)液晶谷建设,与中电熊猫、鸿富夏、LG等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加快推动液晶面板、新型液晶显示等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达到1100亿元,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加快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巩固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集群框架,筹建南京市人工智能学会,建成国内一流展示交流中心,增强产业影响力、话语权。全区AI领域企业达到150家,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
倾力壮大产业集群。立足拜腾汽车、蔚来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企业,加快前途新能源汽车一期等整车、电池、车载通信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产业链条补全补强,打造绿色智能汽车产业集群。依托南京人工再生生物技术研究院、南欣医药技术研究院等重点机构,壮大精准医疗、高端医疗等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产业用地绩效评价管理,抓好低效用地再开发。结合城市功能完善,继续推动仙林欧葆庭、银城·君颐东方等项目,着力在养老、医疗、幼教、文化等领域培育消费增长点。构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物流,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积极壮大新经济和总部经济,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发展。汇聚金融力量,吸引股权基金布局我区主导产业,新增基金规模20亿元。
三、聚力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
以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推进“121”战略,深入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让科技创新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打造创新名区。
坚持市场驱动创新。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大企业承担行业技术攻关任务,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活动。积极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主”,全年市级备案新型研发机构8家以上。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嫁接创投基金、孵化运营组织以及龙头企业,实现技术、管理、市场、资本的融通并联,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
推动关键领域突破。聚焦主导产业需求,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能芯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全年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达到3500件、850件,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超过 20.5 %。增强技术创新智力支撑,精准实施“宁聚计划”、“创业栖霞”计划,全年筹建4万平方米人才安居住房,推动人才向重点产业、行业及企业流动。以比利时、德国哥廷根等“生根”目标国家(市)为突破口和发力点,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积极构建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新增PCT专利申请80件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核心技术。
实现成果高效转化。做强技术孵化空间、做优企业承载平台,新港高新园全力争当全市高新园区发展排头兵,栖霞高新区力争创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科技镇长团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大学校区、双创园区、人才社区”三区共建。加快南大、南工院2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南师大等5家大学科技园、文澜路双创街区等一批校地融合载体建设。稳步提升驻区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全年实现重大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80项以上,全区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超20亿元。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落实“苏科贷”、“宁科贷”等科技贴息贷款。优化科技企业发展梯队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科创企业,累计培育市独角兽、瞪羚入库企业26家。
四、深化改革开放,凸显区域核心竞争力
推动栖霞改革开放再出发。以更扎实的改革举措、更包容的开放心态,打破体制壁垒、优化营商环境,抢占发展先机。
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改革成效,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做好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改革事项承接工作,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切实优化审批方式,精简涉企证照。稳步实施“不见面审批”项目省级试点,上线运行“不见面审批服务”3.0系统,推动“线上线下无盲区监管”。达成“3550”改革目标,将区内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实现重点项目代办陪办、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全覆盖,不断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入推进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集成式推进“全科政务”服务,完善三级服务体系,做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机通办”。
实施精准化招商。以项目招引扩大开放格局,检验改革成效。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狠抓产业链招商,瞄准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强攻主导产业上下游,形成高端集聚发展态势。锁定板块招商标靶,燕子矶新城、燕子矶街道以宝能等项目为核心,聚焦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尧化、马群、迈皋桥街道用足低效用地再开发、军民融合等政策红利,集聚龙头企业,打造总部经济;栖霞山管委会和栖霞、仙林、西岗街道以何家山颐养小镇、泰康养老社区等项目为抓手,实现文旅康养产业组团发展;八卦洲、龙潭街道依托江北新区、龙潭港城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引进发展沿江绿色产业。栖霞高新区做好园区整合、资源聚合,凸显“创新熟地”优势,集聚形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高地。创新招商方式,与美国华人生物医药协会、新硅谷离岸孵化中心,南大、南邮校友会合作,多渠道开展招商活动、有效捕捉甄别项目信息,增强招商整体实效。
加强国内外合作。深化对外经济交流,加快韩国LG化学电池项目、美国旷能激光雷达项目等重大外资项目落户;以龙潭综合保税区为依托,实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跨境电商发展综合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保持正增长。提升全域国际化程度,推广仙鹤社区国际化试点做法,为外籍人士打造覆盖生活、生产、学习、社交多层面的综合服务系统,不断增进国际多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建设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先导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文旅互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做好东西部对口协作,构建与陕西商州、青海湟中多层次结对体系,稳妥安排援建项目和援助资金。
五、统筹城乡发展,彰显品质城市新魅力
充分把握成为全市城乡建设主战场机遇,实施8大类199项总投资361.8亿元的城建计划,持续增强城市宜居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城乡功能配套。深化“多规合一”,科学建构城市空间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刚性管控作用。加速完成商务区片区、仙林副城麒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紧扣“枢纽城”定位,配合推动宁扬城际等一批省市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保障地铁6号线、7号线、仙新路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完善区内路网结构,推进“断头路”建设及城市堵点治理,开工马高路北延、青马路东延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区覆盖率达15%。实施小庙山游园、土城头路北段绿道等6处游园绿地、绿道项目,打造明外郭百里风光带燕子矶段及新尧新城段。开工建设八卦洲污水处理厂,完成银辰新苑等14个雨污分流片区工程,新建污水主次干管18.9公里。增强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建成栖霞山配套停车场,优化6条公交线路。增强城乡垃圾收处能力,建设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化利用。
优化城市长效治理。严格城管执法,完善“四室一庭”机制,持续强化违法排水、渣土运输、违法建设、车辆违停的管控。突出地铁站周边、市民广场、商业街区等窗口地区的交通秩序整治,加大市容保洁力度,强化户外广告、店招标牌和共享单车管理。实施南湾营、万寿等4个片区及仙尧路—尧新大道、中山门大街等13条道路的环境整治,推动北崮山路、电建路等30条街巷的综合治理。新增绿化造林800亩、改造提升200亩,着力打造一批城市绿肺、干线绿廊、乡村绿脉。上线“智慧工地3.0”平台,力争规模以上工地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城市治理考核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要抓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行动。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宜居村2个,实施西岗射乌山7700亩林相改造项目。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便民河堤防、八卦洲洲堤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建桥梁4座,完成农路大中修27.2公里,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加速农业结构转型。在龙潭、八卦洲街道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统一登记工作,对1万余亩耕地轮作休耕。积极打造农产品“云超市”平台,做强八卦洲“阳光玫瑰”葡萄、龙潭“芳草渡”大米、西岗“灵露”茶等特色品牌,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共赢局面。
六、狠抓环境治理,放大绿水青山吸引力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碧水青山、蓝天净土成为栖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修复长江岸线生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抓好长江大保护。全面排查沿江1公里范围内违法违规危化品码头、化工企业,限期整改、依法关停,高标准完成长江“三乱”等45个清理整治项目。严格规范港口企业运营管理,加强长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杜绝发生重大环境事故。保护长江重要湿地,自然湿地保护率较去年翻一番,达75%。推动八卦洲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让栖霞沿江岸线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
攻坚环境污染防治。实施三江河、七乡河等10条河道水质提升工程,打造精品项目,树立全市标杆,确保省控入江支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9个市考以上断面稳定达标。继续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业产能,压降非电煤企业煤炭消耗。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街道大气监测站点全面覆盖,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市考标准。持续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原煤制气厂等地块土壤修复。
提档全域旅游开发。编制完成栖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环境提升推动产业发展。高品质建设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南京华侨城欢乐谷、幕燕滨江风光带,以龙头项目扩大产业规模。以西岗桦墅美丽乡村、龙潭“水一方”景区、八卦洲陌上花渡园区为支点,撬动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发掘自然人文资源,围绕长江、红枫、高校等主题打造一批精品文旅线路。扎实完善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建成白金汉爵酒店,开工地中海俱乐部南京度假村,建设一批特色民宿,让游客在栖霞“慢下来”、“住下来”。与大型旅游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发特色文旅产品和旅游APP,实现线上线下整体营销。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700万人次,预计旅游业增加值达35亿元。
七、聚焦民生福祉,汇集幸福家园凝聚力
治国有常民为本。坚持兜住底线、普惠民生、满足多元需求,办好35件惠民实事,实现社会协同善治,努力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向往。
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实施更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900人,培育自主创业2850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全面落实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巩固精准扶贫成效,做到真脱贫、不返贫。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11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前新塘、三元祠等15个保障房项目,新开工、续建334万平方米、竣工132万平方米。强化托底保障,推进民生救助社会化,运营好“栖霞慈善”品牌,争创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保障示范区。
切实满足民生需求。均衡布局优质教育资源,新建成开办石埠桥小学等5所中小学,新开工建设八卦洲第二幼儿园等12所中小学、幼儿园,压茬推进“511”名师、“行知栖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启用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新建燕子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省中医院仙林分院、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建设。突出“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社会参与”,推广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2张。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档升级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个,打造“读创栖霞”读书节等品牌活动,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办好仙林半程马拉松赛、八卦洲龙舟赛、“秋栖霞”登山节、桦墅越野跑等“四季”体育赛事,举办区第十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250场以上。
巩固社会共治格局。推动社会多元治理,提升“网格化、社会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20家以上。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16%。拓展“掌上云社区”载体外延,实施以在线协商为基础的社区“微幸福”项目,构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推动驻区高校、部队、企业与社区共建共享,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筹建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加快“智慧栖霞”建设。坚守社会稳定底线,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有序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强化各层次应急预案衔接,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创建2个国家级防灾示范社区。以“网格化+雪亮工程”、“桩钉工程”打牢基层治安防范基础,以“智慧警务”驱动打防管控效能提升。继续推进省市各类信访调处专项行动,清积案、减存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开展非法集资风险大排查大整治,加强互联网金融专项治理,切实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大局。
八、注重勤廉履职,增强政府工作执行力
我们将以“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为目标,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的政府。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更加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常态化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政府支出管理,有序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控“三公”经费规模。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党纪国法,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维护政府清廉形象。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清风正气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建设厉行法治、规范用权的政府。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稳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科学配置部门权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切实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综合执法,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机制,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政务信息统一开放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建设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政府。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对标找差,提升工作标杆,加快形成与省市衔接的高质量发展指标监测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强化问题导向,围绕制约栖霞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和瓶颈,一个一个攻坚、一项一项突破,消除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坚持实干为民,有效落实“三项机制”,引导广大干部以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落实,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有效落地、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及时生根。突出效能提升,推进政府目标管理,建立重点工作细化分解、统筹推进和跟踪问效机制,同时将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系统运转和基层治理,让信息化手段成为提速行政效能的“助推器”。
各位代表,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栖霞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标注新方位,新使命催生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栖霞的精彩篇章,以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