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
栖霞区
Baidu
map
当前位置:首页 > 栖霞区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013033899/2022-39423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栖霞区统计局 生成日期:    2022-04-27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2021年栖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  号:     关 键 词:    公报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2021年栖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栖霞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举措持续改善,“强富美高”新栖霞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有进。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08.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78亿元,可比下降1.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7.75.亿元,可比增长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3.35亿元,可比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5:57.2:42.3。

二、农林牧渔业

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1.26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农业产值8.27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0.09亿元,增长2.6%;牧业产值0.97亿元,下降40.6%;渔业产值1.32亿元,增长29.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1亿元,增长1.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7万亩,同比增长0.2%;粮食总产量2.53万吨,同比增长2.8%。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2234公顷,主要发展特色果蔬、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6.27万亩、总产量0.5亿斤,完成126.8亩抛荒地复耕复种;蔬菜复种面积8.08万亩、总产量2.08亿斤;生猪存栏量3.11万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729万斤,全部超额完成市定稳产保供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绿色防控和“两无化”等省市级示范基地1.1万亩,八卦洲2万亩芦蒿、龙潭2.03万亩水稻通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验收,“芳草渡”大米全年销售额提升17%,被评为“南京好大米十大品牌”。全区绿色农产品占比达62%。不断延伸绿色高效果蔬、优势特色花卉两大产业链,在国内率先研究出芦蒿组培育种技术,实现芦蒿种苗复壮和周年化生产。在全市率先完成9个总投资1.6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目标。农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显现,桦墅村、外沙村民宿先后挂牌南京市总工会职工疗休养基地,桦墅村成为2021年南京唯一上榜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区乡村民宿从无到有发展了客房114间、床位190张。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陌上花渡园区荣登南京市抖音游玩榜第三位。全区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收入同比增长39%。

推进农村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展开,累计建成美丽乡村60个。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开展以村庄公共空间治乱整破和绿化美化为主的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巩固252个自然村“四清一治一改”工作成果;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开展森林防火、资源保护和提升,建设“绿色银行”等2130 亩;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管理要求,全面建立长江禁渔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日常巡护和联动执法,全年查处违法捕捞案件12起、违法垂钓案件18起。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人居环境自主管护改革试点工作,外沙村、太平村试点村环境面貌大幅提升,管护实际支出同比降低30.3%。

推进民生福祉改善。深化农村改革,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约15.79亿元,实现村集体总收入约4.02亿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约2.7亿元。开展“村社分账”工作,整合产权交易平台与“三资”平台,实现闭环管理,完成全区43个村(社区)村民委员会账套、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套分开做账。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管理,2015年以来成立区、街农村产权交易中心4家(农业农村局、龙潭、西岗、栖霞街道),累计完成产权交易946笔,总金额约3.12亿元。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达到342家,其中,列入江苏省优先扶持合作社名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8家、示范家庭农场26家、龙头企业12家。清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31家。培训高素质农民365人,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市级贷款贴息资金66.55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8%。从三大门类看,全区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3261.86亿元,同比增长14.52%;采矿业累计完成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17.9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86.82亿元,同比增长12.68%。从企业类型看,全区内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77.68亿元,同比增长19.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1.53亿元,同比增长5.34%;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33.82亿元,同比增长10.6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10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676.68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区总产值比重50%;全区高技术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538.23亿元,同比增长10.7%。

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80.72亿元,同比增长18.72%;实现利税417.63亿元,同比增长63.32%,实现利润190.83亿元,增长255.26%。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区工业增长的新引擎。全区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14.08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区比重65.6%,其中,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的营收同比增速均达两位数,分别为17.6%、14.3%和15.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具体见表一。

表一: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79.44亿元,同比增长14.4%;竣工产值391.20亿元,同比增长47.37%;建筑工程产值727.9亿元,同比增长32.87%;安装工程产值96.74亿元,同比下降18.98%;其他产值4.7亿元,同比下降15.4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保持稳步增长。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5%。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5%;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77.6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4.4%;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6%。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61.03亿元,比上年下降9.4%。施工面积1124.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33.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3%。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219.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2%。其中住宅新开工153.0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8%。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17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4%,全年房地产销售额达49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2021年,栖霞区交通道路总里程达到468.76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18.54公里/百平方千米,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80.3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88.449公里。全区公交线路总长1156.6公里,线网长度810.2公里。打造交通服务民生新形象,释放更多惠民红利。全区新改建农村公路33公里,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4个,增加泊车位2236个,优化公交线路6条。

旅游产业不断发展。2021年我区共接待游客673.2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收入达到82亿元,同比增长1.8%。

组织特色节庆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开展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包括在西岗桦墅举办“醉美栖霞、寻阡桦墅”2021金陵骑士团巡游栖霞,在栖霞山举办“山·寺·桃花节”、牡丹节、“秋栖霞”红枫艺术节,在幕燕滨江风貌区开展“2021幕燕樱花季”系列活动,在龙潭水一方举办“荷花节”、“稻香美食节”,在聚宝山举办“嗨聚金陵”体育旅游嘉年华、在南京欢乐谷举办“蓝鲸音乐节”等特色活动。同时开展“高质量发展看栖霞”文旅专线活动,打卡西岗桦墅村、南京欢乐谷和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吸引居民代表、社区“掌红”及区作风监督员代表70余人参与。通过各项活动不断宣传和扩大栖霞文旅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推进特色旅游发展。推动区内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完成南京欢乐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申报并成功通过验收;指导西岗街道桦墅村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持续对接协助栖霞山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力度,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细化星级饭店、等级景区管理建设。持续推进“智慧旅游”水平,“栖霞区全域旅游信息化项目”已通过区大数据管理局的专家验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桦墅村乡村民宿4家,并获得南京市第一批职工疗休养基地授牌;打造八卦洲乡村民宿4家,入选南京市第二批职工疗休养基地名单,发展青年桥餐饮集聚区、水上游线路等新业态。编制“驾临栖霞 骑遇指南”骑行及自驾游线路共计10条,策划栖霞区红色旅游线路2条,目前已作为区文旅局党史学习线下线路,并上报市文旅局党史学习线路参考,形成旅游新热点。

六、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96.47亿元,同比增长16.7%。

开放型经济逆势增长。2021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79.6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进口总额497.4亿元,同比增长9.1%,出口总额582.2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实际使用外资9.19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8.3%;新设立外资项目91个,增资项目36个,总投资/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7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86亿美元。

七、财政

2021年,栖霞板块财政总收入(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实现273.9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76亿元,总量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五(含江北新区),同口径增长9.41%。

支出结构持续改善。2021年,栖霞板块实现财政支出(含经开区)251.57亿元,同比负增长8.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54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八项支出78.84亿元,同比增长3.23%。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占比81.92%。

八、人才、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1年度,栖霞区入选省“双创计划”4人,其中“双创人才”3人(行政区2人,经开区1人),“双创博士”1人;入选区中青年优秀人才12人(行政区12人);入选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3人(行政区24人,经开区9人),紫金山英才·栖霞先锋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74人(行政区42人,经开区32人)。

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21人入选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创新型企业家项目21人(行政区13人,经开区8人),3人入选紫金山英才高峰计划(行政区1人,开发区2人)。17人入选省“333”工程。

深化科技服务,推动企业升级。出台“科技创新22条”,推进符合栖霞实际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布“新医药政策20条”和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定位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药物研制高地,并率先兑现恒道医药100万元政策资金。2021年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营收超330亿元,产业链龙头企业11家,获市生命健康专项立项6个、市级经费支持640万元。召开政策宣讲会、业务培训会等近100场,拨付高企奖励8140万元、市级新研扶持资金1650万元。获2021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2家、市重大科技专项1家,立项资金3000万元。1122家企业注册科技金融新系统,审核通过296家企业的1046条科技贷款申请,授信金额共19.75亿元。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常态化举办对接交流活动,年度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考评获优秀、良好各一家,绩效奖励90万元。

强化企业培育,引领创新发展。打造孵化水平高、产业发展贡献度高的载体,已建面积有550万平方米,新增民营园区70万平方米。11家科技孵化器参与省级绩效评价,评A率63.64%,列全市第二。建强引育体系,实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14家、增长70.2%。净增高企131家,高企总数828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速14.4%;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同比增长3.65%。5家企业入选南京市“十大创业之星”、1人入选“十大科技之星”。1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研发型企业。12家科技服务企业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

搭建研发平台,提升创新能级。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新研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67.42亿元。新研市级绩效评估一等奖5家,列全市第一。入选高水平新研培育对象6家,市级重点平台型新研3家。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市级人才定制实验室5家,支持3位院士与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4.3%,同比增长0.08%。做优“霞科行”技术转移平台,完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市场化体系,推动校企同频共振,收集科技成果项目347项,企业技术需求137个。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校企对接活动近100场,服务区内企业近2000家,解决企业需求超200项,累计线上签约技术合同额2.13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66.4亿元。帮助33家企业获得省市级技术转移奖补资金超110万元,促成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0项。搭建校企人才流动平台,推动60位高校人才担任企业首席科学家,88位高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拓宽科普深度,助力特色农业。走进企业、学校、社区开展科学防疫和复工复产宣讲,印制并发放宣传折页及科普防疫挂图5000余份,录制5部科普防疫视频。依托高校科普基地,开展高校科普游、学者进校园等活动20余场。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开展了以“植物稀捍行动”主题的科普活动,获市科协肯定。“以党建带科建、以科建促党建”,新成立3家企业科协,建成社区科普能力建设试点社区9家,在八卦花园社区建立首家科普特色阵地,在马群街道成立全市第一支老年人科普志愿服务队。拍摄“百合芬芳浸润绿洲-我身边的百合教授”视频,获省、市科协一、二等奖。南大科技园获批“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江苏(南京)南大科技园基地”。鼓励企业创新创业,获第五届“赢在南京 茉莉花杯”青年科技工作者双创大赛一等奖、“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各一项。与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农业科学技术孵化器,发挥科技集聚效应,实现农业成果转化落地,2021年引进推广新品种6个,推广种植面积超35亩;围绕农村科技服务超市“1+3”模式,大力推广农产品成果转化应用和果蔬产业农资供应,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期,培训农户289人。获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农业)立项1项、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3项。

教育成果喜人。2021年全区实际参加高考1266人,普通类本二以上、体艺类公办本科达线合计1011人。全区参加中考3490人,总均分532.72分,8门中考学科均分超过市均分。新港中专校参加省技能大赛获得三金五银八铜的好成绩。

教育资源不断优化。2021年引进2名特级教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全年招聘415名新教师,面向全国引进28名骨干教师。重点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21年全年开标54次,共投入技装经费9000万元。2021年投入使用配建中学1所、幼儿园3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57614平方米。2021年校舍抗震加固与扩建改造项目1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0.2亿元。加大维修经费投入力度,完成校舍维修13.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957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2021年,坚持以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区属文化场馆“12小时开放”,区文化馆、图书馆延长闭馆时间至晚9点,并开展各类图书导读、阅读分享等全民阅读活动及夜间特色公益艺术培训班,让市民可以在下班后开启阅读和学习时光。全年争取省市财政补助资金约400万元,在区-街道建成11家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新建1个城市书房,为周边居民和学生提供更多更好阅读资源。坚持创作精品群众文艺作品,今年是市级文艺精品创作评比年,我区共组织了原创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文艺等方面6个作品参加全市公共文化星辰奖评选,其中,有3个作品获星辰奖,2个作品获入围奖,成绩名列全市第一方阵,充分体现了我区文艺创作得较强实力。

群众体育惠及全民。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区域、城乡、人群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协调配置,全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径91套,篮球场3个,健身步道0.5公里,6片灯光球场,完成国民体质测试5038人。运行全市首家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站”,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竞技体育取得佳绩。深入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按照南京市竞技体育“5621”计划要求,优化了柔道、跆拳道、击剑、赛艇、射击等项目在学校布局。实施以赛促训,组队参加2021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跆拳道、柔道、击剑、赛艇、射击等18项目比赛,获得金牌66块、银牌70块、铜牌59块,成绩列全市前三名。栖霞龙舞荣获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龙舞展演赛第一名。

赛事活动丰富多彩。2021南京紫东•仙林半程马拉松获评国际田联标牌赛事,成功举办区第十八届全民健身运会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区第二届“足协杯”比赛、2021年“栖霞电力杯”区第七届业余围棋大奖赛,承办了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南京站)、2021首届南京大学生龙舟比赛、南京市体育嘉年华暨2021第三届南京市健身瑜伽社区大联赛等。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250余场。

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6家(含驻区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4家(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省中医院紫东分院、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二级医院9家(栖霞区医院、南京瑞东医院、南京新颐和康复医院、南京万寿医院、南京明洲康复医院、南京钟山老年康复医院、南京贝鹤雅康口腔医院、银城康复医院、南京瑞霞明州康复医院),公共卫生单位3家(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8家,另外还有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34家,护理院(站)19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等159家。全区编制床位3366张,实际开放床位3101张,卫生技术人员544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32人,护士2315人。

卫生服务水平提升。持续深化“院府合作”,栖霞区政府与南京市口腔医院签署“院府合作”战略协议,推动人才、技术、管理“三个下沉”,促进区域口腔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10月20日,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正式启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区已建成社区医院3家,达标率30%。栖霞区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携手开展“健康大篷车+专科轻骑兵”巡回医疗项目,在全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巡回诊疗行动,以实际行动为基层群众送去健康。开展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构建以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二附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为支撑、以栖霞区医院为纽带、以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护理站为补充的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互联网+护理”共服务患者4901例。

新冠肺炎有效防治。全区累计报告阳性病例1例,排查管控1200名涉疫人员(202名密接、998名次密)。突出抓好重点人员管理。全面排查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宁人员,严密防范境外疫情,全区累计排查重点人员33.52万人,集中隔离入境人员1.76万人。强化集中隔离保障服务。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全区累计启用38个隔离点,投入各类工作人员1987人,保障管理集中隔离人员11639人(我区5682人、江宁3591人、扬州637人、省市联合医疗队1729人)。坚持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全区全员核酸检测315.9万人次、常态化防控核酸检测147.39万人次,冷链食品核酸检测1.92万份、进口货物7973份。严格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分区管理,优化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3个发热门诊累计接诊发热患者3.56万人次。驻区高校在校师生20.29万人,全区16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师生12.6万人,稳妥有序开展各类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核酸抽检工作。做到疫苗“应接尽接”,全区累计接种81.24万人、178.6万剂次,常住人口首针接种率82.24%,全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首针接种率61.97%,3~11岁人群接种率69.16%,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25.5%。加强核酸检测能力、流调溯源能力、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成立216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组建72个流调小组。组织开展3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从严管控重要节假日和大型会议活动。全年共出动医护等专业人员8714人次,保障各类重大活动和会议1356场次、93.18万人次。

十、节能降耗和环保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累计727.92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煤炭消费累计989.52万吨,同比增长9%;电力消费为69.87亿千万时,同比增长3.8%。

规模以上工业污水处理量达4809.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03%。

2021年,栖霞优良天数达299天,同比减少5天;全年空气优良率达81.9%;列全市第7;PM2.5年均值27.4微克/立方米,列全市第4,同比下降11.9%,创历史最好水平。功能区噪声达标率75%,区域环境噪声53.4分贝。全区危废库存量保持同期水平。

2021年,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接入18家污染源企业,废气企业10家,43个监控点,废水企业13家,16个监控点,其中3家企业兼有废水、废气监控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由专人负责看管,每日监控企业在线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及时通报给相关人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9.74万人,比上年增长0.97%。人口出生率4.94‰,死亡率3.32‰,人口自然增长率1.62‰,比上年增长3.71个千分点。城镇化率93.75%,比上年增长0.0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1年,栖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59元,比上年增长9.4%。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21 年我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49748元,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支出的八大类型看,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8.6%,衣着消费支出增长19.6%,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2%,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18.2%,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19.3%,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2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23.1%,其他用品和服务增长47.3%。

就业环境总体良好。就业创业局势保持稳定。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8492人,实现再就业9868人,累计大学生就业27110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2248人,培育自主创业者8943人,创业带动就业28200人,扶持大学生创业658人,扶持农民创业139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数63个,累计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9797户;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含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155621人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9520人,新型学徒制培训461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取证898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13人,新招收博士后11人,累计留学回国4691人,新增市级企业专家工作室3个,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22家;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审查802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9687户,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15734人,本市户籍社会保险中断缴费续保4519人,五项社会保险费征收总额549956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45764人,电子社保卡申领23.92万张,新增参保单位5125户。

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抓实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临时性政策和标准落地,调整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至985元。高质量完成全国“服务类”救助改革试点任务,《“分群分级”推进服务类救助》全市唯一入选全国“2021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309.8万元。

开展“六一”走访慰问,举办“小小心愿环游记”、“52童心”困境儿童关爱计划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及时妥善处置儿童入学困难、监护缺失等个案3起;全年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儿童生活补贴276万元。

高标准完成“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创建任务,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220张、居家养老床位数168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5张;完成335户家庭适老化改造,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全区覆盖率达95%以上,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达40%。

“掌上云社区”荣获“2019-2020”年度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被确定为2021年度“全省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类项目”,成功入选《江苏改革年鉴(2021卷)》;2021年9月,成功入选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民政部等八部委联合组织实施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基地(社区治理)”。全年实施“社区微幸福项目”30个,“掌上云社区”已建立微信群1363个,入群人数30.1万人。疫情防控期间,发布防疫资讯2万余条。全区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总数达1802家,其中,社会基金会3家,社会团体137家,民办非企业1662家;全年实施公益创投项目42个、薪火项目10个,承接市级公益创投项目8个,涉及资金533.8万元;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率达80%以上。

注释:

①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②按现行统计划分标准:规模以上工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零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③本公报中的部门统计数据分别来自于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财政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科学技术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生态环境局、区体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区民政局。

④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栖霞统计年鉴》为准。

⑤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