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3033899/2024-36537 | 主题分类: | 旅游、文化、广播、新闻出版 |
组配分类: | 公共文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栖霞区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05-20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融合·奋进”第二届仙林大学城艺术季开幕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文化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5月17日,“融合·奋进”第二届仙林大学城艺术季在仙林羊山公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作为“2024南京·大学生毕业嘉年华”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主办。本次活动为期3天,由开幕式、露天艺术展、草地音乐嘉年华3大版块组成,活动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仅开幕当天便吸引近万人次前来“打卡”。
仙林学子“专属”艺术季 舞台上的他们星光熠熠
20所高校齐聚一堂,共襄艺术盛宴。开幕式的主持人除两位专业主持人外,全部为在校大学生,他们从主持人线下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以其专业素养和青春活力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舞龙舞狮、京剧、武术、舞蹈、器乐、朗诵……大学城各高校及南京市艺术小学在开幕式现场呈现了一场汇聚各校文艺精粹、“才华与颜值齐飞,艺术共青春一色”的精彩演出。
《京剧选段》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梨杏飘香京剧社表演,该京剧社已连续4届在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器乐合奏《小幸运》由南京警察学院警乐团演绎,该警乐团已发展成为全国公安文联创作活动基地、全国公安文联集体会员。《仙林》《毕业季》等原创歌曲唱出了学子们的青春感悟、仙林情怀,校友创业分享等互动环节讲出了学子们与奋进有关的栖霞记忆。大学生们的精彩表现令现场观众欢呼不断。
“山谷里”户外艺术展延续上一届艺术季的办展理念,让大学生们自己创作、策划、布展、推广,让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师生交流互动,借此在栖霞区创造一个向上且全新的当代艺术环境。入选艺术家63位,作品78件,涵盖了摄影、绘画、设计、雕塑、艺术装置及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家们主要来自南大、南师大、南邮、南财、南信院、金审学院等高校,甚至有部分来自区外、省外高校。整个展览融入“栖霞”“仙林”的生活与文化,并引入户外盒子的形式,让观众在自然环境中欣赏作品,感受艺术与自然的交融,从而唤起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
在高校文创和非遗市集区,来自金陵科技学院等4所高校的师生和栖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选送的多位非遗传承人带来10个非遗摊位,产品涵盖木雕、布艺、绢花、植物染、滴胶、3D打印等45个品类,大部分为手工自制或个性定制的孤品。市集中央架设了浪漫天幕,设置“有言在仙”播客空间,聊天接力,盲盒对谈,还特别邀请南京高校魔术联盟的学生零距离表演魔术。更有栖霞公安、栖霞团区委、仙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聚焦大学生需求,带来互动式政策宣讲和知识科普。
在后面两天的草地音乐嘉年华中,接近七成的乐队为仙林大学生乐队,由乐队线下选拔赛中产生,作为“高校十佳乐队”和“人气乐队”进行现场表演。
以艺术和文化为媒 校地融合又一生动实践
栖霞深入“青年心”、激发“青年力”,用仙林大学城艺术季活动为大学生搭台,让大学生“出圈”。
本届艺术季以“融合·奋进”为主题,将时间线拉长至全年,囊括“毕业季”“开学季”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分为大型演出活动、师生作品展览及校园演出活动、文化艺术类赛事、“有言在仙”仙林大讲堂四大篇章。
“7+”(注:仙林大学城7个艺术相关学院及各方资源)毕业设计联展暨“群青”仙林青年艺术季、2024仙林大学城艺术季雕塑绘画、文创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等活动多点开花;“创意仙林2024”栖霞好礼主题文创设计大赛、“艺绘仙林2024”仙林大学城雕塑绘画作品征集大赛、“我还是喜欢南京”大学生短视频征集大赛(栖霞赛区)等文化艺术类赛事青蓝相继;“有言在仙”仙林大讲堂是本届新增版块,将邀请各高校优势学科和最受欢迎的宝藏老师,以“一校开讲,12校听课,市民企业共同参与”的形式,建立“知识社群”,打造全民通识大IP,促进校校之间、校地之间交流,不同学科碰撞。南大洪银兴教授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专题首讲一票难求,受到各方好评。
仙林大学城各高校打开大门,40余场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的活动好戏连台,邀请大学生走出大学校园、融入社会课堂、展现青春风采,同时邀请栖霞市民共享风味独特的高校文化艺术盛宴。
据悉,近年来,栖霞公共文化工作不断创新、屡获殊荣。打造了“四季栖霞”“有言在仙”“栖阅大家讲堂”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而其中的“大学·城市”仙林大学城艺术节整合了18所驻区高校、20余万在校师生这一辖区独特优势,策划这场政府牵头、高校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共享的艺术大联盟活动,推动校地深度融合,为双方在人才培养、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密切合作奠定基础、牵线搭桥,不断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