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栖霞区紧盯市场主体需求,动员全区上下以更大力度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始终坚持推出更加有力的为企服务举措,切实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让我们细数今年上半年栖霞区在提升政务服务、强化法治保障、优化要素供给等方面服务企业的优化营商环境正面场景:
1.征纳互动“零距离” 税费事项“云上办”
栖霞区税务局打造创新化、智能化办税缴费新场景,推进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进、提“质”增效。依托征纳互动平台,通过实时语音、视频对话、屏幕共享等方式,打破区域壁垒、空间屏障,实现涉税事项“云上办”,税费服务“零跑动”。围绕纳税人缴费人关注的热点难点,提供线上“一对一”“陪伴式”辅导,让服务听得见、看得见,诉求“一呼即应”,咨询“接诉即办”,申报“即提即审”。征纳互动智能客服“悦悦”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秒回复”更好满足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人工客服精准辅导,“办问协同”解决涉税难题。自2023年4月28日征纳互动服务上线以来,栖霞区税务局已通过该功能服务纳税人缴费人6万余人次,单日最高在线互动服务量615人次。
2.全省首创 栖霞警方推出“警政·栖心办”帮代办服务
栖霞公安分局在全省首创打造帮代办服务模式,即在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原本需要前往户籍地(居住地)公安窗口办理的承诺件业务。由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运用指定格式实时传输格式数据,警方网办中心5分钟响应、半小时内分发、3小时内受理通过业务协同串联办理。另外,今年初南京都市圈创新跨区域设立宁镇“两市一窗”警务室,也融入了我区的“警政·栖心办”项目,针对办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问题,窗口可通过“警政·栖心办”平台直接对接栖霞公安分局网办中心,由工作人员远程指导现场办理。
自去年9月中旬在迈皋桥街道试点运行以来,已累计办理居住证、户籍和证明类业务630余件,串联办理人社、民政和教育等业务260余件,群众减跑动、减材料600余次,平均办理时长较原先压缩30%。
3.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集成服务助力企业运营达效
栖霞区数据局将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关键之举和重要抓手,通过流程再造、部门协同、数据共享、全程帮办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场景“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努力打造效率高、成本少、体验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以“开办旅馆一件事”为例,由区公安分局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委等部门,将关联性强的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卫生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多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集成办理,对办事材料和办理流程整合再造,将多个单一事项串联办理转变为并联办理。在审批过程中,多个部门由原来的分头勘验转变为联合一次勘验,通过“信息共享、业务集成、全程代办”的方式,办理环节平均缩短75%,审批时间压缩80%。目前,区中心可提供包括“开办旅馆一件事”在内的24个主题式、套餐式“一件事”服务,在区街两级服务中心设立了11个“一件事”服务专窗,今年以来累计办理“一件事”业务36274件,服务好评率100%。
4..住建领域“包容审慎”监管 助企“行政合规”经营
栖霞区住房和建设局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监管理念,构建有温度的包容审慎监管模式,保驾护航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企业行政合规指导,在全市率先制定住建领域“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提前提醒告知企业生产经营中行政违法风险点,帮助企业提高合规意识规避风险。二是对市场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采取包容态度,严格执行“不予、从轻、减轻处罚”三张清单。今年以来,全区住房和建设领域共办理从轻处罚案件11件,减免金额 32.99万元。三是对住建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排查,研究形成《关于建设工程未按规定竣工备案处罚的建议》,提高住建领域的规范化和法治化管理水平。四是依据平安工地创建、物业红黑榜、文明工地红黑榜等分级分类榜单,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灵活调整监管方式和监管强度,对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简化检查程序、减少检查频次,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重点监管,实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
5.“执破融合”助力新能源企业“涅槃重生”
某汽车科技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经劳动仲裁后进入法院强制执行。经查,公司拖欠员工工资达5805万元,拖欠供应商货款近1000万元,已严重资不抵债、执行不能,法院裁定受理该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因该公司股东出资未到位,破产管理人对公司股东提起追缴出资诉讼并申请诉讼保全,冻结公司股东账户存款5000余万元。股东提出八个月内全额清偿所有债权人债务的和解方案获全体债权人同意。经批准,该案转为破产和解。期间,经法院多次沟通协调,在给予一定出资宽限期的基础上,各股东最终将公司拖欠款项全部出资到位,案涉职工债权、税款债权及普通债权共约8000万元均得到全额清偿,目前公司已正常经营。
栖霞区法院在该案处理中,充分挖掘“执破融合”的制度价值,借助执破融合机制积极督促公司股东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促成新能源汽车科技企业由清算转为和解,不仅充分维护了职工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盘活了地方新能源配套项目研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保护了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本案例入选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加强专业审判协同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司法举措和典型案例。
6.建设全省首家以数字化为特色的零工市场-南京数字零工市场
栖霞区聚力政校企三方力量建设南京数字零工市场,将“招培就稳”融为一体,旨在建设高效便捷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南京数字零工市场是江苏省内第一家以数字化为特色的零工市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一家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搭建的数字化智能场景涵盖直播带岗、求职招聘、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服务、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功能,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多机会、更多保障的同时也让企业用工没有后顾之忧。今年以来,零工市场组织各类招聘活动49场,包括栖霞区、经开区专场招聘会,零工市场综合招聘会,参与企业总数561家,提供岗位907个,需求人数1486人,总到场人数约3900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2035人。
7.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栖霞区持续加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深化校地融合,推动校企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促进高校成果贯通式转化,共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资源嫁接,打造完整创新链条。立足高校资源优势,自2018年起建设运营“霞科行”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促进驻区高校与地方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对接,赋能地方产业发展。二是项目引领,推动成果产业应用。借助高校智力资源和优势产业资源,聚焦关键技术,组织校企开展技术科研攻关。海陵药业、恒电电子、英田光学等公司承担的15个重大项目获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1.33亿元。三是集聚英才,拓展培育研发智囊。围绕全市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战略部署,聚焦高端人才引进,打造招才引智“强磁场”。全区集聚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800余人,诺贝尔奖、图灵奖、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89人,江苏省双创人才(创新类)200多名,市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近3000名。
近日,国家级产学研合作表彰名单揭晓,南京市栖霞区凭借产学研合作成果和创新能力,再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称号,这是栖霞区自2018年以来第二次获得此项殊荣。
8.成立全省首家市场监管局综合服务中心,全力打造“1+1+N”市场监管全要素服务模式
近年来,栖霞区通过逐步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引导栖霞区创新主体重视知识产权创新、保护、运用和管理,目前栖霞区已累计培育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栖霞区也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
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栖霞区成立了江苏省首个区级市场监管局综合服务中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1+1+N”市场监管全要素服务,形成集知识产权分析、运营、保护和服务为一体的全要素闭环保护链。“1+1”:涵盖“知识产权工作站”和“质量小站”两大品牌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栖霞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南京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栖霞区分中心、栖霞区商标品牌指导站、栖霞区商业秘密保护维权联系点等功能。“N”:集成知识产权、质量管理、食品药品、市场管理、行政审批等涉企审批、监管和服务事项,还集聚了南京栖霞高新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构等7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