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群街道南湾营小学在2015年下半年正式启动“栖生态”垃圾分类环保项目,自2020年11月南京市垃圾分类强制分类以来,紧跟政策要求,建立起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架构,取得相关成效如下:
营造氛围,打造项目推进新环境
南湾营小学通过垃圾分类的阵地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垃圾资源化、垃圾减量、垃圾科学处理的校园氛围,打造垃圾分类项目推进的新环境。一方面利用楼道墙面、宣传牌进行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多个平台宣传垃圾分类的理念。在校园公共区域、所有班级、所有办公室,都配备分类垃圾桶。中午就餐时,为学生临时增设厨余垃圾桶,实践垃圾的四分类。
2017年10月,南湾营小学建成了“自然之声环保馆”,由四个部分组成:环境警示区、课堂教学区、观摩研讨区和馆外作品展示区。学生每月都会在馆内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师生还在这里进行专题研讨,这里成为垃圾分类项目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分级课程,推动项目实施进课堂
从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南湾营小学建立垃圾分类项目核心教师团队,历时11个月,反复研究,精心编制,研发了面对不同年级的垃圾分类读本——《自然之声》。
《自然之声》校本课程每个课时的内容都设置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两个部分。低年级课程主要围绕“垃圾是什么,垃圾从何而来”编制课程内容;中年级课程从学科融合角度,主要围绕“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垃圾如何处理”编制课程内容;高年级课程从关注社会角度,围绕3R原则和“垃圾归向何处”的问题编制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形式多样。垃圾分类项目校本课程分解在6个年级12个学期进行,落实到语文、数学、科学、思想品德等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垃圾分类项目成为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全校性项目。
组织活动,推进垃圾分类新实践
实践出真知,在课程扎实有序地推进过程中,全校学生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意识,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也开始了垃圾分类的行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班级进行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二分类。每周固定时间,班级环保小卫士和各办公室负责人把可回收物拿到学校垃圾暂存点,把粗分类的垃圾进行细分类投放,并兑换积分、环保币、五彩券、童真奖章、童真勋章等奖励。每个学期,学校会根据学生、班级、办公室的垃圾分类表现评比“环保小达人”“环保班级”和“环保班办公室”
生活垃圾作为一种资源在校内循环利用着。学生利用分类的厨余垃圾做环保酵素的科学实验,体验了环保酵素作为肥料、清洁剂的作用;在环保月,利用可回收物进行“童心巧手助分类,环保创意大比拼”的手工创意活动,废旧纸张、旧塑料、旧金属都可以成为学生动手动脑的资源。
八年多来,该校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和运输,建立起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架构。学校的栖生态垃圾分类环保项目从国家课程延伸到校本课堂,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带领孩子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