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燕子矶街道召开燕子矶地区城中村治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街道目前城中村的现状,并明确了后续街道精准落实城中村改造的具体举措。
燕子矶街道城中村位于幕府山以东,从南往北沿幕府东路、宜春街、水吉路、城北水厂、化新路分布。城中村共有 6 处,合计占地面积 60 万㎡,约占和燕路以西建成区面积的 30%,其中晓庄一至三组和联珠一组是两处较大且集中的城中村,占地面积分别达到了 20 万㎡和 16 万㎡。6 处城中村外部交通便利发达,距和燕路快速路以及地铁 1 号线沿线站点约 1km 左右,区位优势显著。城中村区域内住房主要为自建房,共 719 处,建筑结构以简易楼房和平房为主。自建房普遍对外出租,涉及房东 567 户、租赁房屋7185 间。人口方面,城中村内户籍人口 3090 户 5485 人,常住人口 2466 户 4497 人,流动人口 6661 户 9573 人。流动人口占比较大,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工人、保安保洁、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小摊贩以及其他服务业从业人员。目前城中村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城市风貌差。和燕路以西区域为老旧城区,城中村内建筑杂乱无章、年久破败,道路拥挤且存在着大量未硬化的路段。在城市风貌上,与燕子矶新城区域的规范有序、美观整洁形成了鲜明对比,与幕燕滨江风光带的怡人风景也是格格不入。二是安全隐患多 一方面,城中村内以自建房为主,建筑标准低、使用年限长,房屋本身存在着结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区域内市政消火栓等消防设施设备比较缺乏,且城中村内建筑密度、人员密集、疏散条件差,严重影响消防安全。三是管理难度大。城中村人口结构倒挂严重,流动人口占比较大,流动人口内部以及流动人口与原住民之间在生活方式、习惯上存在差异,容易产生矛盾或冲突,这给社会治安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发布会上,街道介绍了目前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燕子矶新城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阶段。随着燕子矶片区和燕路以东区域城市功能的日趋完善,和燕路以西老旧城区的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其中尤以城中村改造最为突出。一方面,和燕路以西城中村人居环境较差,严重影响城中村内以及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居民对改造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和燕路以西城中村现在宛如一个“心腹之疾”,经济效益上它拉低周边土地的价值,不利于产业布局和发展;社会效益上它与周边形成空间隔离,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效率上它影响了街道生态环境整治的成效。
后续街道城中村改造工作将整体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居民参与的工作思路。综合群众急难愁盼、改造难易程度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度,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改造工作。在软件方面,不断优化城中村的治理模式。开展城中村围合管理,探索通过房主、志愿者、党员多方参与的自治模式,依托街道现有平安志愿者,成立城中村日查、夜查志愿服务队。增设矛盾纠纷调解站,选取合适地点打造党建和文化宣传阵地,加强对城中村居民的文化引领,打造文化共同体,逐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同时投入力量对城中村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全面清除城中村出入口周边、幕府山脚、房前屋后、集贸市场周边、人行便道、商铺周边等区域的杂物垃圾,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硬件方面,以晓庄城中村为先导,拓宽消防通道,做好标识划线。推动城中村微型消防站建设,根据消防器材辐射范围做好配备。在城中村出入口增设保安亭岗和智能道闸,配备摄像头,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多手段提升城中村治安安全防范水平。街道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在空中缆线整治、配套设施建设、道路提升等方面发力,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不断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走深走实。